本报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在 5 月 13 日大跌逾 600 个基点后,14 日离岸人民币汇率开始呈现企稳走势。
截至 5 月 14 日 20 时,境外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H)触及 6.9069,较上日小幅回升 64 个基点。
在多位外汇交易员看来,离岸人民币汇率得以企稳反弹,一方面,市场情绪经历 13 日的剧烈波动后,开始逐步趋于平稳,具体表现在外贸企业紧急购汇避险需求有所降温,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在 6.9 下方逢低买入人民币头寸“套期保值”;另一方面,离岸市场人民币拆借利率突然出现较大幅度飙涨,对海外投机资本沽空人民币套利形成较强的威慑。
离岸人民币拆借利率大涨
数据显示,14 日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隔夜 HIBOR 报 2.80961%,较前一个交易日上升 33 个基点,触及 3 月下旬以来新高值;离岸市场人民币 1 个月 HIBOR 报 3.90200%,较前一个交易日上涨 81 个基点,创下去年 12 月以来新高值;离岸人民币 1 年 HIBOR 报 3.80750%,为今年以来新高。
“起初市场猜测,中国央行开始抽走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从而引发离岸人民币拆借利率大涨。”一位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对此指出,这种猜测一度让离岸人民币早盘短暂上涨触及日内新高 6.8835,但后来不少金融机构发现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并未出现明显减少,判断央行尚未干预汇率,离岸人民币汇率随即回落,重回 6.9 下方。
上述香港外汇交易员看来,14 日离岸市场人民币拆借利率的跳涨,很可能源自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举措,由于中美贸易谈判不确定性增加,导致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与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因此不少银行可能抬高资金拆借利率,从而为自身风险管理设立一道新的防火墙。
多位国有银行外汇交易员指出,尽管此举未必出自央行干预,但肯定对投机资本沽空人民币构成较大的成本压力。
当前投机资本主要采取按周借入离岸人民币头寸进行沽空套利的措施,因此 7 天期离岸人民币拆借利率随其他期限品种同步上涨,将大幅抬高投机资本沽空人民币套利的操作成本,导致沽空人民币策略变得无利可图。
一位美国对冲基金经理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当前 7 天期离岸人民币拆借利率在 2.85% 左右,即便投机资本采取 4 倍杠杆融资进行沽空人民币套利,那么人民币汇率单周跌幅需超过 0.72%,才有利可图。
“13 日这些投机资本可能获得些许沽空收益,但如果 14 日后人民币汇率保持在 6.9 附近企稳双向波动,他们很快就会意识到沽空人民币的收益远没有预期那么高,还得额外承受中国央行干预与中美贸易谈判可能反转的风险。”上述美国对冲基金经理进一步指出。
沽空资本意兴阑珊
多位外汇交易员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14 日外汇市场的投机资本显得相对平静,对沽空人民币套利的热情并不高,即便离岸人民币一度跌至日内低点 6.9192,离跌破 6.92 整数关口仅一步之遥,他们也没有很高意愿继续压低离岸人民币。
“很可能是不少海外投机资本已经意识到,中国央行正采取逆周期因子,逐步稳定人民币汇率走势。”上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向记者指出。具体表现在 13 日境内外人民币跌幅超过 600 个基点后,14 日人民币中间价下调幅度则是 411 个基点,较 13 日下跌幅度小了约 200 个基点。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表示,对上周人民币贬值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中间价向升值方向贡献了 451 个基点,收盘价向贬值方向贡献 1203 个基点。由此可见,在人民币贬值期间,逆周期因子正提振中间价避险,起到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作用。
“因此投机资本担心,若逆周期因子无法有效遏制人民币跌势,不排除央行可能直接干预汇市提振人民币汇率,沽空策略反而面临更高风险。”上述香港外汇交易员透露,与其“刺激”央行直接干预汇市,不如压缩沽空力度,借助汇率自身波动率加大寻找相应的沽空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NDF)显示,1 年期离岸人民币汇率较当前汇率的下跌幅度约为 500 个基点,低于 2016 年初与 2017 年初的 2800 个基点与 3100 个基点的预期贬值幅度,凸显外汇市场对人民币大幅贬值的预期并不高。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当前多数金融机构与企业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触底反弹与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人民币短期破“7”的几率并不大,6.9 很可能成为近期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波动中枢,因此他们继续押注人民币汇率下跌的动能与意愿随之大幅下滑。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