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提个问题,根据你的经验,你觉得下面这些公司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共同点?
腾讯;富途;自如;健身会所;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
在很多人看来,腾讯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主业是微信和 QQ 社交、吃鸡等游戏;自如是一家租房中介公司;健身房是给会员提供健身服务的线下门店;富途是一家美股港股的证券公司;一卡通就是办理公交地铁卡的公司。这些都没错,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金融公司。
什么是金融?民间的通俗说就是“用钱赚钱”,很形象,但是不够精准,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家如何做金融的。我们按照倒序来说,腾讯体量最大,放在最后说更合适。
一卡通: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就是发行地铁公交卡的公司。看上去很平常,但是在一卡通的官网上,是这么介绍的:“经营‘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智能卡的制作、发售、应用、结算并负责系统投资和管理的企业”、“并于 2011 年经中国人民银行许可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境内 开展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业务 ”、“ 小额支付交易领域的电子支付结算服务商”。
看清楚了吗?它是小额支付的运营商,也就是一家金融公司,它一年能赚多少钱呢,我们看看广州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发行上亿张公交卡,总押金的年利息高达 1.26 亿,秒杀绝大部分 A 股公司利润。
健身会所:你小区附近的健身房,看上去就是普通的线下店,但现在大多是走的金融模式。先找地方租场地,简单装修,一二手的器材,再找 20 个长相姣好的男女生做业务员,主要的业务是推销健身卡,其实就是预付费卡。一张年卡在深圳宝安这种地方,大概是 5000 元,而一对一私教会员是 400 元每小时左右,一般是 20 节课起。如果发展 200 个普通会员,就是 100 万收入,再发展 100 个私教会员。就是 80 万,合计 180 万,而整个房租场地人工提成成本,不会超过 50 万,那么就有 130 万是可支配的资金,然后再开第二家,再卖卡收费,再拿到更多资金,去做其他投资,包括买房买店铺等。而在这其中,大部分的会员卡最终都不会真正被用起来,而是沉睡过期了。
自如:这个从房产中介链家分出来的租房公司,在金融的路上一路狂奔。如果年轻人交不起房租,自如目前提供了自如白条、自如客专享分期等贷款金融服务。同时签订《租房合同》和《贷款合同》。一次性贷一年租金,但这笔钱是一次性支付给自如的。如果按照自如目前对外宣传的 50 万间房,每间平均月租 3000 元计算,房客交租金是 3 个月起,有的是按年付。而给房主的租金是月付,那么自如的沉积资金将是百亿级别的。
而更厉害的是,自如还借助银行和债券,把金融杠杆进一步放大。2017 年 8 月 15 日,自如发行了“中信证券 - 自如 1 号房租分期信托受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这是国内首单租房市场消费分期类 ABS。发行规模 5 亿元。2018 年又发行“自如 2 号第 1 期”、“自如 2 号第 2 期”。据悉,总金额超过 25 亿元。看到这,你还觉得他是一家租房的公司吗?
富途:腾讯第 18 号员工李华创立的富途证券,本来就是一家金融公司。是专门从事港股美股交易的券商和平台,已经在美国上市。但我们看富途招股书,会发现特别一个有意思的数据。“在截至 2018 年 11 月 30 日的前两个月内,营收为 1.523 亿港元(1950 万美元),其中包括 6710 万港元(860 万美元)的利息收入,逼近券商佣金 8000 万港元。2017 年同期的营收为 8990 万港元, 利息收入 3450 万港元。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券商佣金和手续费收入,以及利息收入的增加。”可以看到,利息收入暴涨 194%。
而产生利息收入的本金,是来自用户。因为用户要通过富途来炒股或者进行交易,需要先把钱转到富途证券的账上,但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会全仓,很多闲置资金一直在富途的账面上,这些钱会产生利息,归纳为富途的收入。但用户本身是无法分享这个收益的。这就是金融的魅力,在合法的前提下,通过资源合理配置,获得新的价值。
腾讯:在大多人眼中,腾讯就是一个游戏或者社交公司。其实它是一家金融公司。金融已经融入到腾讯的血液里面。
早在 2002 年 5 月,腾讯就在内部产品和服务体系,搭建了以 Q 币为核心的虚拟货币金融支付系统。1 个 Q 币代表 1 元人民币,可以享用会员等多种增值服务。这其实是一种虚拟货币。不过 Q 币是单向兑换的,人民币可以买 Q 币,但 Q 币不能直接兑换人民币,要不然腾讯就有了央行才有的货币发行权了。
2019 年 3 月 21 日,腾讯披露了 2018 年业绩。全年总收入为 3126.94 亿人民币(455.61 亿美元)。截至 2018 年,包括金融科技与云服务等其他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 80%,至 779.69 亿元。其中云收入 91 亿,剩余 688 多亿的收入均来自于金融等产业。这 个比例占了腾讯总收入的 22%。金融科技服务收入包括微信支付等商业交易手续率、提现费用及信用卡还款费用,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产品服务费等。同样作为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 的广告收入占比 98.25%,支付仅占比 1.75%。
而投资已经成为腾讯的重头收入之一。腾讯投资了大量上市或准上市公司,估值 10 亿美元超过 120 家。包括拼多多、美团点评、趣头条、搜狗、阅文、哔哩哔哩等等。而这些投资收益,直接反映在腾讯 2018 年的财报上,“其他收益净额”超过 201 亿元。除此之外,还以 LP 的身份投资了 30 多家的基金,包括红杉、中信产业基金、经纬中国等多家投资基金。
毫无疑问,腾讯已经成了一家金融的超级巨头。
什么是金融的本质?
究竟什么是金融的本质?我们先来看看三位经济学家怎么说的。
知名经济学家 William N. Goetzmann 在《Money Changes Everything》里提到:
金融有 4 个关键要素:
1. 在时间上重新配置经济价值;
2. 重新配置风险;
3. 重新配置资本;
4. 扩展了资源重新配置的渠道和复杂程度。
而黄奇帆(重庆市原市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最近的演讲中谈金融的本质:
第一,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
第二,信用、杠杆、风险,金融说到底就这三个词;
第三,金融不能自娱自乐,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不然就是泡沫。
听起来都比较复杂,而耶鲁大学终身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在《金融通识》里说,“金融的核心任务是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跨期价值交换问题”。相对来说,陈志武教授的话更容易理解。
拿自如来说,租客贷到一年房租,分期付款,缓解了自身的财务压力。但是,必须要付出 6.27% 的租房手续费率。他要把未来的钱提前给用了。而自如通过撮合把钱借给租客,再收到钱转给业主,再通过杠杆等金融业务获利,这等于是牺牲短期收益,来得到长期利益。一个原本简单的房客与房东的关系,就变成房东、房客、自如、贷款公司、银行、基金等多头的关系。
这就是所谓的“交易各方跨越不同时间所做的价值交换。”由此可以推断,公交卡押金及支付、健身会所、微信支付及理财等,都是典型的金融公司的资本运作手段。
但是在这些金融行为中,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承诺兑现,也就是行业术语,风险控制,简称风控。不兑现,以后就没法运转了。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都成了金融公司?
根据陈志武等人的观点,金融的本质的四个关键词其实是:价值、时间、空间、承诺(风控)。
其实互联网与金融本质上具有先天的匹配性。
价值:金融连接的需要理财和需要用钱的人,而互联网最大的作用就是连接,把买卖双方、交易双方、借贷双方等各种各样的人、有不同需求的人高效连接在一起;
时间和空间:金融交易可以跨越时间、地域和场所,而互联网在这点上可以连接一切地域的人,包括物。通过移动互联网无地域、无时间限制地连接整个世界;
承诺(风控):风险控制是金融的关键,但对于互联网来说,通过大数据等各种技术,可以完整的描绘用户画像、行为轨迹、消费偏好、经济实力等,从而让风控变得更加科学和可视化量化;
而在这些元素之余,互联网还有一个重要的杀手锏,就是高效和规模化。以蚂蚁花呗分期为例,不收利息但是收取手续费,其手续费的利率也是比较低,3 期手续费为 2.5%,如果消费 12000 元,花呗分 3 期,每期需还本金 4000 元,每期手续费 100 元,一共还 12300 元,那么热利润是 300 元。但如果有 100 万人呢?1000 万人?那就是几亿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利润。没有任何工具比互联网更加高效和快速规模化了。
所以,我们看看以腾讯阿里百度小米京东等中国互联网公司,在金融领域的布局,我们发现者他们其实都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金融公司。金融产业一条龙,从头吃到尾。包括支付、信用、保险、券商、个人小额贷款、理财等无孔不入。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都是不同维度的金融公司了。
参考资料:
1、《Money Changes Everything》,William N. Goetzmann;
2、《陈志武金融通识》;
3、黄奇帆谈金融的本质;
南七道:新媒体创业者,互联网知名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