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商报
不是房地产企业,却凭借投资地产赚的盆满钵满的企业越来越多。
近日,数据宝与中国上市公司研究院联合发布“上市公司房产投资榜”。长江商报记者梳理统计发现,排名前 10 的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产近 4000 亿,去年“炒房”赚超 100 亿元。
随着房价的上涨以及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成为炒房大军的一员。此前数据宝统计,2018 年三季度 A 股上市公司投资性房产价值 1.1 万亿。其中剔除房地产上市公司,2018 年三季度报有 1696 家 A 股上市公司拥有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占据 A 股上市公司一半以上。这些公司总价值达到超 6000 亿元。
一位房地产研究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如此热衷并且堂而皇之炒房的背后,源于房地产的保值增值特性。房地产具有投资建立周期长,耐用性高,折旧小的特性。不过房地产行业需求资金量大、建立周期长,极易受政策影响。除了占领公司资源外,还障碍公司产业技术晋级,招致公司低效率运转,不利于公司的久远开展。
10 家上市公司去年“炒房”赚超 100 亿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它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自用房产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自 2006 年以来,A 股市场首次出现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随着房价的上涨以及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成为炒房大军的一员,截至目前上市公司投资性房产已超万亿。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排名前 10 的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产近 4000 亿,去年“炒房”赚超 100 亿元。
作为家居行业的龙头企业,美凯龙触及的也不仅仅只有家居这一方面,旗下还有着不少的房产,被称是“家居行业中最会搞房地产的,地产运营商中最会收租的”。在 A 股上市公司“出资性房产”中,美凯龙持有的出资性房地产价值到达 777 亿,投资性房地产占据公司总资产份额达 72%,连续几年排在 A 股上市公司中的第一位。
目前美凯龙的商场布局在全国 29 个省份,触及的城市到达 189 座。也是现在同行业中全国经营面积最大的一家做家居卖场运营的企业。根据年报披露,自营商场中的新商场,在施工完成后,在六个月之内基本就能完成招商,而且开业时的出租率能达到 90% 以上。
从经营面积的地区分布情况来看,公司的自营商场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区域,经营面积占比达 78%,其中有 19 家商场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75 家商场的平均出租率为 97.9%。
租金收益也不菲。以北京为例,美凯龙在北京的 4 家商场全部位于交通便利的环路上,分别包括东、西、北四环各一家和北五环一家,都在京城要塞。而北京东四环店在 2015 年创造了 3.19 亿元营收,面积为 80000 多平米,平均每平米产生的收益接近 4000 元。
此外,方大集团去年的净利润达到 22.46 亿元,尚不及去年“炒房”收益。方大集团 2018 年年报显示,该公司 2018 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 2117 万元,同比下降 94.22%。深圳方大广场项目 1# 楼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评估增值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 29.17 亿元,为非经常性损益,占年度利润总额的比重为 98.12%。
除方大集团外,中国高科、雪人股份、供销大集 3 家公司去年投资性房地产价值变动损益也超过其净利润。其中,供销大集去年投资性房地产价值变动损益达 8.86 亿元,超过去年 7.62 亿元的净利。
赚钱的同时也有亏钱的,在楼市节节高升的大背景下,仍有部分公司去年“炒房”亏了钱。其中,ST 冠福去年投资性房地产价值变动损益为 -4.59 亿元。公司在年报中称,其去年变动损益主要系上海五天投资性房地产评估减值所致。此外,云南城投、广汇物流、阳光城等公司去年投资性房地产价值变动损益也均为负。
从行业上来看,在 40 家拥有超 50 亿元投资性房产的上市公司中,房地产类上市公司最多,占比超 5 成。另外,金融、商业贸易、交通运输 3 大行业的上市公司也占比较多,分别占了 5 家、6 家、2 家。从地域上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仍旧是炒房军团中的“主战场”,仅这 4 个城市就有近 600 家上市公司投资房产,占比近 4 成。
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不爱主业投资房产是个危险的信号,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受利益驱使。主业的利润较低,房地产市场利润更丰厚。
不少上市公司靠出售房产“扭亏”
上市公司靠投资房产赚钱的同时,也有不少上市公司因为亏损需要出售房产回笼资金。
数据宝统计显示,2018 年上市公司出售房产资产的公告次数比 2017 年要多。年初至 2018 年 12 月 6 日,A 股市场出售房产公告 52 次,多于去年全年的 45 次。
去年 6 月 25 日,宇顺电子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将位于深圳市 1 栋 A 座 1201、1202、1301、1302 号的房产出售,拟售价分别为 4357.6 万元、4430.61 万元、3984.14 万元以及 4050.85 万元,合计约 1.68 亿元。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 5 月 31 日,上述房产的账面净值合计约 1 亿元,由此来看,此次出售房产将给宇顺电子带来的收益超过 6000 万元。
在次日同样发布出售房产公告的还有高伟达。其公告称公司拟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 32 号高斓大厦的房产出售。经买卖双方协商一致,该房产含税成交价格为人民币 9666.48 万元,经公司财务测算,如本次房产转让完毕,将增加公司当期营业外收入约 5000 万元。
不少上市公司靠卖房“扭亏”。其中,金智科技出售北京房产,拟以 3308.16 万元的价格将北京购置的 4 套住宅房产,总面积为 551.36 平方米房产出售给江苏金智集团有限公司;莱茵体育计划出售的房产共有 47 套,账面原值 1.95 亿元,拟售价达到了 2.8 亿元。公司称,出售房产是为盘活公司现有资产,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运营效率;中原证券拟出售的房产为公司的闲置资产,交易完成后有利于盘活固定资产。本次交易事项预计将对公司经营成果产生积极影响。
出售房产是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宝统计,2018 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为正,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为负的公司有 201 家。大量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收益来自出售资产尤其是房产资产。
数据宝统计,大部分上市公司出售房产的理由是:盘活公司存量资产、降低异地管理维护成本、提高资产运营效率、适当控制银行借款规模和财务费用、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
“上市房企类似抛售房产,也说明当前经营压力增大,通过抛售,多少也是为了让财务数据更好看,尤其是到了年底,多少需要在业绩报告中有较好的表现,这也是投资者相对关注的地方。类似抛售会有示范效应,进而带来后续部分企业跟风抛售。”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严跃进还称,企业购房多半是因为部分资金投资渠道过于狭窄,而地产投资机会较大,这个时候会有各类物业投资的现象。当然从实际情况看,投资类似商业办公等物业收益其实一般,而住宅物业则有较好的收益现象。对于企业来说,当前持有房产的风险和成本是在加大的,尤其是部分城市对于企业购房的政策管控越来越大。
从后续实际情况看,对于企业投资房产的现象,建议在住宅领域进行更严厉的管控,包括督促房企抛售住宅产品、未来不允许企业认购住宅等,这样才有助于和房地产调控进行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