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 5 月 15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 4 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各项数据并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近期的水果价格上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从目前来看,鲜菜、鲜果价格受到的短期冲击不具持续性。
5 月 9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2019 年 4 月份 CPI 数据显示,CPI 同比上涨 2.5%,在 3 月份 CPI 同比增速时隔 3 个月后重回“2 时代”的基础上,涨幅继续扩大 0.2 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同比上涨 17.4%,猪肉价格上涨 14.4%,鲜果价格上涨 11.9%。
刘爱华在发布会上表示,4 月份 CPI 上涨比较多的两个因素,一个是猪肉价格的上涨,另一个是时令性较强的鲜菜鲜果受季节性影响比较大。
从鲜菜、鲜果价格来看,刘爱华表示,两个品种明显受到极端天气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季节性的短期冲击不具有持续性,鲜菜鲜果价格的上涨也同样不会持续在一个高位。从这些方面来看,食品价格是有平稳的基础的。
从猪肉价格来看,刘爱华表示,猪肉价格是一个恢复性的,猪肉价格持续两年多的下降,确实对养殖户的积极性有负面影响,随着价格逐渐回升,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目前生猪规模养殖也比较大,应该说生产能力能够弥补供给的短缺和不足,实现猪肉价格的平抑。
刘爱华表示,关于未来通胀,除了食品之外还有两个——工业消费品与服务价格。
她表示,一方面,中国产业体系比较完备,生产能力在很多领域还是相对过剩的,所以供给能力充足,工业消费品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另一方面,服务价格去年以来一直保持了平稳的涨幅,但相对比较高。服务的供给这些年来经过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民间资本的不断进入,应该说服务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是比较快的,从价格上也有反映,虽然涨幅保持相对较高,但是比较稳定。
刘爱华最后表示,总体来讲,不管是从食品还是从工业消费品、服务来看,未来 CPI 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局面,物价平稳有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