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果共和国,简称为刚果(布),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横贯中部,东、南两面邻刚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麦隆,西连加蓬,西南临大西洋。首都为布拉柴维尔,海岸线长 150 多公里,总面积为 34.2 万平方公里。
13 世纪末至 14 世纪,班图人在刚果河下游建立了刚果王国,领土包括安哥拉、加蓬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疆域。15 世纪晚期,欧洲人来到这里开始奴隶贸易。
19 世纪早期,奴隶贸易结束,这些班图王国也都衰落了。1880 年 10 月 3 日,法国人正式占领这片土地,开始对刚果进行殖民统治。1884 年,柏林会议确定法国殖民地与比属刚果以刚果河为界。1910 年,法国设立法属赤道非洲,包括加蓬、乍得和中非共和国,布拉柴维尔被定为首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属赤道非洲当局支持戴高乐将军。1940 年至 1943 年,布拉柴维尔被选作自由法国的象征性首都。
1958 年 9 月,经过法国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法属赤道非洲解体。1958 年 11 月 28 日,4 个成员国各自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国家。1960 年 8 月 15 日,刚果正式独立,这一天成为刚果国庆至今。独立后一度政权更迭频繁。1961 年,菲勒贝尔·尤卢当选为第一任总统,旋即在 1963 年的“八月革命”中被推翻,由阿尔方斯·马桑巴 - 代巴接任,而他又在 1968 年 7 月 31 日被马里安·恩古瓦比等联合发动的“七·三一运动”推翻。
次年 12 月国名改为刚果人民共和国。1977 年,恩古瓦比遇刺身亡,若阿基姆·雍比 - 奥庞戈出任总统,两年后被执政党刚果劳动党 (简称刚劳党) 罢免,不久德尼·萨苏 - 恩格索成为党主席,同时当选总统。
1990 年 7 月,劳动党决定放弃马列主义,但坚持社会主义,实行多党制,放弃领导地位。次年上半年举行全国会议,通过临时宪法,恢复独立时的国名、国旗和国歌。1992 年,刚果共和国举行实行多党制后的首次总统大选,泛非社会民主联盟主席帕斯卡尔·利苏巴当选总统。1997 年 6 月,刚果内战爆发,利苏巴战败逃亡,萨苏成为总统。
1998 年 1 月,刚果共和国召开“全国和解、团结、民主和重建论坛”,决定在刚继续实行多元化民主,重建民族间信任和团结,确定 3 年弹性过渡期后举行总统大选。此后,刚政府基本在全国范围内平息了武装骚乱,与主要反政府武装派别达成停火和停战协定,除普尔地区外,国内局势逐步恢复稳定。
2001 年 3、4 月间,刚非排他性全国对话在首都布拉柴维尔举行,通过了政府提交的新宪法草案和和平与重建公约。2002 年 1 月 20 日,刚全民公投通过新宪法。3 月 10 日,刚举行总统选举,萨苏以压倒多数当选。
此后,刚在除普尔省以外的其它地区顺利举行了立法、地方和参议院选举。8 月 14 日,萨苏就任总统,并组成新一届政府,刚过渡期宣告结束。2003 年 3 月,刚政府与普尔省的最后一支反政府武装签署和平协定。2005 年 1 月 7 日,刚改组政府,新增设总理和 4 名国务部长职位。10 月,萨苏总统批准流亡国外多年的前总理科莱拉回国。2006 年 8 月,颁布《政党法》。
2007 和 2008 年,刚举行立法选举和地方选举,总统派获绝大多数席位。2009 年 7 月 12 日,刚举行内战后第二次总统选举,萨苏以 78.61% 高票当选连任,8 月 14 日宣誓就职。2009 年 9 月 15 日,新政府成立,取消总理职位,设 5 名国务部长。此后,政府于 2011 年 8 月、2012 年 9 月两次改组,萨苏再度执政后,推行和平、统一、民族和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