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历代王朝世系及简介

16次阅读
没有评论
摘要: 1957 年 8 月 31 日,马来亚联合邦脱离大英帝国的保护成为一个独立国家;随后在 1963 年 9 月 16 日,马来亚联合邦、沙巴(旧称北婆罗洲)、砂拉越和新加坡联合成立名为马来西亚的联邦制国家。根据联邦宪法第 32 条文,国家元首是经统治者会议选出,由 9 位世袭统治者所轮流出任,称为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意指“被推举的最高统治者”),每任最高元首的任期限制最高为 5 年。统治者会议在遴选最高元首的同时,也会选出一名副最高元 …

1957 年 8 月 31 日,马来亚联合邦脱离大英帝国的保护成为一个独立国家;随后在 1963 年 9 月 16 日,马来亚联合邦、沙巴(旧称北婆罗洲)、砂拉越和新加坡联合成立名为马来西亚的联邦制国家。根据联邦宪法第 32 条文,国家元首是经统治者会议选出,由 9 位世袭统治者所轮流出任,称为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意指“被推举的最高统治者”),每任最高元首的任期限制最高为 5 年。统治者会议在遴选最高元首的同时,也会选出一名副最高元首以便处理最高元首缺席期间所无法履行的职务。

最高元首身任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及甲、槟、沙、砂与联邦直辖区的伊斯兰教领袖,同时他也拥有委任内阁成员、选举委员会成员、司法委员会成员、公共服务委员会成员、国会议长、大法官、州元首、国防首长、44 名上议员和宗教司的权利;在官方文件上,最高元首的正式称谓为 KeBawah Duli Yang Maha Mulia Sri Paduka Baginda(名字), Yang di-Pertuan AgongMalaysia。

森美兰最高统治者端姑阿都拉曼(任期由 1957 年 8 月 31 日至 1960 年 4 月 1 日)

雪兰莪苏丹希沙慕丁沙(任期由 1960 年 4 月 1 日至 1960 年 9 月 1 日)

玻璃市拉惹端姑赛布特拉(任期由 1960 年 9 月 21 日至 1965 年 9 月 20 日)

登嘉楼苏丹端姑依斯迈·纳西鲁丁沙(任期由 1965 年 9 月 21 日至 1970 年 9 月 20 日)

吉打苏丹端姑阿都哈林(任期由 1970 年 9 月 21 日至 1975 年 9 月 20 日)

吉兰丹苏丹雅耶·贝特拉(任期由 1975 年 9 月 21 日至 1979 年 3 月 29 日)

彭亨苏丹阿末沙(任期由 1979 年 4 月 26 日至 1984 年 4 月 25 日)

柔佛苏丹马末·依斯干达(任期由 1984 年 4 月 26 日至 1989 年 4 月 25 日)

霹雳苏丹阿兹兰沙(任期由 1989 年 4 月 26 日至 1994 年 4 月 25 日)

森美兰最高统治者端姑查化(任期由 1994 年 4 月 26 日至 1999 年 4 月 25 日)

雪兰莪苏丹沙拉胡丁·阿都阿兹沙(任期由 1999 年 4 月 26 日至 2001 年 11 月 21 日)

玻璃市拉惹端姑赛西拉鲁丁(任期由 2001 年 12 月 13 日至 2006 年 12 月 12 日)

登嘉楼苏丹端姑米占·再纳·阿比丁(任期由 2006 年 12 月 13 日至今)

1、吉打王国和吉打苏丹王朝

根据《吉打纪年》的记载,吉打王国拥有狼牙脩王朝的血统,是个拥有悠远传统的王国;1136 年,原是信奉印度教的吉打王国拉惹 Phra OngMahawangsa 皈依伊斯兰教,改称 Paduka Sri Sultan MuzaffarShah,建立吉打苏丹王朝。在历史上,王朝曾经臣服于马六甲苏丹王朝之下,在马六甲苏丹王朝被葡萄牙殖民者统治以后,吉打先后成为葡萄牙、亚齐、大不列颠和暹罗的领地。1909 年 7 月 16 日,英国和暹罗签署《曼谷条约》,吉打成为英国保护领;1957 年 8 月 31 日,吉打联合其他半岛州属成立马来亚联合邦。

根据吉打苏丹王朝的传统,统治者的地位是由男性所继承,苏丹和法定继承人必须是伊斯兰教的信奉者;吉打苏丹身任吉打州元首及伊斯兰教领袖,同时拥有委任州务大臣、行政议员、议长和宗教司的权利;在官方文件上,吉打苏丹的正式称谓为 KeBawah Duli Yang Maha Mulia al-Sultan Tuanku(名字), Sultan dan Yang di-PertuanNegeri Kedah Darul Aman。

苏丹慕查法沙(即位于 1136 年至 1179 年)

苏丹慕占沙(即位于 1179 年至 1201 年)

苏丹莫哈末沙(即位于 1201 年至 1236 年)

苏丹玛朱沙(即位于 1236 年至 1280 年)

苏丹玛末沙(即位于 1280 年至 1320 年)

苏丹依布拉欣沙(即位于 1320 年至 1373 年)

苏丹苏莱曼沙(即位于 1373 年至 1422 年)

苏丹阿塔都拉·莫哈末沙(即位于 1422 年至 1472 年)

苏丹莫哈末吉瓦沙(即位于 1472 年至 1506 年)

苏丹玛末沙二世(即位于 1506 年至 1546 年)

苏丹慕查法沙二世(即位于 1546 年至 1602 年)

苏丹苏莱曼沙二世(即位于 1602 年至 1625 年)

苏丹利扎鲁丁沙(即位于 1625 年至 1651 年)

苏丹慕希尤丁沙(即位于 1651 年至 1661 年)

苏丹基阿乌丁沙(即位于 1661 年至 1687 年)

苏丹阿塔都拉·莫哈末沙二世(即位于 1687 年至 1698 年)

苏丹阿都拉沙(即位于 1698 年至 1706 年)

苏丹阿末·塔祖丁沙(即位于 1706 年至 1709 年)

苏丹莫哈末吉瓦沙二世(即位于 1709 年至 1778 年)

苏丹阿都拉沙二世(即位于 1778 年至 1797 年)

苏丹基阿乌丁沙二世(即位于 1797 年至 1803 年)

苏丹阿末·塔祖丁沙二世(即位于 1803 年至 1843 年)

苏丹再纳·拉锡沙(即位于 1843 年至 1854 年)

苏丹阿末·塔祖丁沙三世(即位于 1854 年至 1879 年)

苏丹再纳·拉锡沙二世(即位于 1879 年至 1881 年)

苏丹阿都哈密沙(即位于 1881 年至 1943 年)

苏丹巴德利沙(即位于 1943 年至 1958 年)

苏丹阿都哈林沙(即位于 1958 年至今)

2、森美兰州

约 17 世纪末至 18 世纪初期,来自苏门答腊的米南加保人登陆马来亚半岛西海岸建立了 9 个城邦;18 世纪晚期,各邦首领向故乡的统治者 Sultan AbdulJalil 请求派遣一位王族成员成为新的统治者以便调解各邦之间的纠纷以及联合各邦成立合法政府;1730 年,Raja Melawar 应各城邦的邀请成为 NegeriSembilan(9 个城邦)的统治者,称号为 Paduka Sri Tuanku Sultan MahmudShah,定都于斯里默南迪。1897 年,森美兰成为马来联邦的一员,在经历过日据时期和马来亚联邦后,森美兰联合其他半岛州属成立马来亚联合邦。

米南加保人实行母系社会的社会体制,这和其他马来人实行的父系社会体制有明显的差异,在米南加保人的体制中,女子获得家族的遗产和支配权,男子则获得社会的领导权。根据米南加保人最初的传统,统治者是邀请来自苏门答腊的王族出任,但如今这项传统已经改变,如今的统治者是由 4 大酋长从已故统治者的 4 名王子中遴选产生,所以森美兰的统治者被称为最高统治者(意指“被推选的大统治者”)。最高统治者身任森美兰州元首及伊斯兰教领袖,同时拥有委任州务大臣、行政议员、议长和宗教司的权利;在官方文件上,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谓为 SriPaduka Duli Yang Maha Mulia Tuanku(名字), Yang di-Pertuan Besar Negeri SembilanDarul Khusus。

端姑苏丹玛末沙(即位于 1730 年至 1795 年)

端姑拉惹希淡(即位于 1795 年至 1808 年)

端姑拉惹阿里(即位于 1808 年至 1824 年)

端姑拉惹拉布(即位于 1826 年至 1831 年)

端姑纳西鲁丁(即位于 1831 年至 1861 年)

端姑伊玛目(即位于 1861 年至 1869 年)

端姑安塔(即位于 1869 年至 1888 年)

端姑莫哈末沙(即位于 1888 年至 1933 年)

端姑阿都拉曼(即位于 1933 年至 1960 年)

端姑慕纳威(即位于 1960 年至 1967 年)

端姑查法(即位于 1967 年至 2008 年)

端姑慕力兹(即位于 2008 年至今)

3、彭亨苏丹王朝

15 世纪初,马六甲苏丹王朝征服臣属暹罗的彭亨王国后,将彭亨据为马六甲的领地交由盘陀诃罗管理;1470 年,Paduka Sri Sultan MansurShah I 拥立次子 Raja Muhammad 为彭亨苏丹;1614 年,RajaAlauddin 刺杀苏丹和王储后自立为苏丹,受到亚齐和柔佛苏丹王朝的讨伐,1615 年以后,彭亨成为柔佛苏丹王朝的领地由盘陀诃罗管理。

现代彭亨苏丹王朝是盘陀诃罗柔佛苏丹王朝的一个分支,血统可以追溯至南阿拉伯半岛的 al-Aidarus 贵族,这个家族曾经与马六甲苏丹王朝拥有过紧密的联婚关系。1853 年,Dato’Bendahara Sri Maharaja Tun Muhammad Tahir 拒绝承认柔佛苏丹在彭亨的主权,而受到 Dato’ Bendahara SriWak Raja Tun Ahmad 的讨伐;1863 年 6 月 10 日,Tun Ahmad 战胜 Tun Muhammad Tahir 后被册封为 Dato’Bendahara Sri Maharaja;1881 年 9 月 8 日,在现代柔佛苏丹王朝取代盘陀诃罗柔佛苏丹王朝后,彭亨的贵族发表声明拥立 TunAhmad 为彭亨苏丹;1884 年 12 月 25 日,Tun Ahmad 正式登基为彭亨苏丹,称号为 Paduka Sri Baginda Sultan AhmadMua’azzam Shah。1897 年,彭亨成为马来联邦的一员,在经历过日据时期和马来亚联邦后,彭亨联合其他半岛州属成立马来亚联合邦。

根据彭亨苏丹王朝的传统,统治者的地位是由男性所继承,苏丹和法定继承人必须是伊斯兰教的信奉者;彭亨苏丹身任彭亨州元首及伊斯兰教领袖,同时拥有委任州务大臣、行政议员、议长和宗教司的权利;在官方文件上,彭亨苏丹的正式称谓为 KeBawah Duli Yang Maha Mulia Sultan(名字), Sultan dan Yang di-Pertuan Negeri PahangDarul Makmur。

旧彭亨苏丹王朝

苏丹莫哈末沙(即位于 1470 年至 1475 年)

苏丹阿都加米尔沙(即位于 1475 年)

苏丹满速沙(即位于 1475 年至 1519 年)

苏丹阿末沙(即位于 1475 年至 1497 年)

苏丹玛末沙(即位于 1519 年至 1530 年)

苏丹慕查法沙(即位于 1530 年至 1542 年)

苏丹再纳·阿比丁沙(即位于 1540 年至 1555 年)

苏丹满速沙二世(即位于 1555 年至 1560 年)

苏丹阿都加玛尔沙及苏丹阿都卡迪尔·阿拉乌丁沙(即位于 1560 年至 1590 年)

苏丹阿末沙二世(即位于 1590 年至 1592 年)

苏丹阿都加弗沙(即位于 1592 年至 1614 年)

苏丹阿拉乌丁沙(即位于 1614 年至 1615 年)

现代彭亨苏丹王朝

苏丹阿末沙(即位于 1863 年至 1909 年)

苏丹玛末沙(即位于 1909 年至 1917 年)

苏丹阿都拉沙(即位于 1917 年至 1932 年)

苏丹阿布峇卡沙(即位于 1932 年至 1974 年)

苏丹哈芝阿末沙(即位于 1974 年至今)

4、吉兰丹苏丹王朝

根据吉兰丹苏丹王朝的传统,统治者的地位是由男性所继承,苏丹和法定继承人必须是伊斯兰教的信奉者;吉兰丹苏丹身任吉兰丹州元首及伊斯兰教领袖,同时拥有委任州务大臣、行政议员、议长和宗教司的权利;在官方文件上,吉兰丹苏丹的正式称谓为 KeBawah Duli Yang Maha Mulia al-Sultan Tuanku(名字), al-Sultan dan Yang di-PertuanBagi Negeri Kelantan Darul Naim。

旧吉兰丹苏丹王朝

苏丹玛末(即位于 1339 年至 1362 年)

苏丹峇基沙(即位于 1362 年至 1418 年)

苏丹萨迪·莫哈末沙(即位于 1418 年至 1429 年)

苏丹依斯干达沙(即位于 1429 年至 1467 年)

苏丹满速沙(即位于 1467 年至 1522 年)

苏丹贡峇(即位于 1522 年至 1526 年)

苏丹阿末沙(即位于 1526 年至 1547 年)

苏丹满速沙(即位于 1547 年至 1561 年)

苏丹依布拉欣(即位于 1561 年至 1579 年)

拉惹乌玛(即位于 1565 年至 1570 年)

苏丹阿迪鲁丁(即位于 1579 年至 1605 年)

苏丹莫哈末(即位于 1597 年至 1602 年)

苏丹萨米鲁丁(即位于 1605 年至 1616 年)

苏丹阿都卡迪尔(即位于 1616 年至 1637 年)

拉惹萨迪(即位于 1637 年至 1649 年)

拉惹罗尤(即位于 1649 年至 1663 年)

端布特里玛丽安(即位于 1667 年至 1671 年)

苏丹阿都拉辛(即位于 1671 年至 1676 年)

苏丹乌玛(即位于 1676 年至 1721 年)

苏丹隆峇哈(即位于 1721 年至 1734 年)

拉惹隆苏莱曼(即位于 1734 年至 1756 年)

拉惹隆班达(即位于 1756 年至 1758 年)

拉惹隆莫哈末(即位于 1758 年至 1763 年)

现代吉兰丹苏丹王朝

苏丹隆尤诺斯(即位于 1763 年至 1795 年)

苏丹莫哈末(即位于 1800 年至 1835 年)

苏丹莫哈末二世(即位于 1835 年至 1886 年)

苏丹阿末(即位于 1886 年至 1890 年)

苏丹莫哈末三世(即位于 1890 年至 1891 年)

苏丹满速(即位于 1891 年至 1900 年)

苏丹莫哈末四世(即位于 1900 年至 1920 年)

苏丹依斯迈(即位于 1920 年至 1944 年)

苏丹依布拉欣(即位于 1944 年至 1960 年)

苏丹雅耶·贝特拉(即位于 1960 年至 1979 年)

苏丹依斯迈·贝特拉(即位于 1979 年至今)

5、柔佛苏丹王朝

1511 年 7 月 24 日,马六甲苏丹王朝受到葡萄牙殖民者的侵袭而灭亡,王朝的其中一部分幸存者最后逃离至旧柔佛建立起称为柔佛苏丹王朝的新政权,但在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的骚扰下,马六甲-柔佛苏丹王朝的控制权逐渐式微;1699 年 9 月 3 日,PadukaSri Sultan Mahmud Shah II 在哥打丁宜被 Megat SriRama 刺杀,此后柔佛苏丹王朝落入盘陀诃罗的控制中(盘陀诃罗家族通过与苏丹王族的长期联婚关系而被接受为合法的统治者,但它的正统地位长期备受质疑)。

现代柔佛苏丹王朝的血统可以追溯至南阿拉伯半岛的 al-Aidarus 贵族,这个家族曾经与马六甲苏丹王朝拥有过紧密的联婚关系。约在 1812 年,SultanMahmud ShahIII 逝世后不久,不列颠与荷兰殖民者介入柔佛王位继承人的事务中,在英国的促使下,柔佛领土分别由柔佛苏丹(绝大多数的区域)、不列颠殖民者(新加坡岛)、天猛公(柔佛河口沿岸地区)和盘陀诃罗(彭亨及周边地区)所控制。1824 年,英荷双方签署《英荷条约》,协议位于马来亚半岛南部的柔佛为不列颠保护领,由 SultanHussein Shah 统治;位于印尼的廖内和林加归属荷兰,由 Sultan Abdul Rahman 统治。

1885 年,Sultan Ali Shah 与英方签订协议,在将柔佛的主要政权转移给 Raja Temenggong Sri Maharaja Tun DaengIbrahim 后,迁居至麻坡以保有苏丹的头衔;1879 年,柔佛发生内战,Raja Temenggong SriMaharaja Tun Daeng AbuBakar 击败 Tengku AlamShah 后被英国政府承认为正统的柔佛苏丹;1909 年,柔佛成为马来属邦的一员,在经历日据时期和马来亚联邦后,柔佛联合其他半岛州属成立马来亚联合邦。

根据柔佛苏丹王朝的传统,统治者的地位是由男性所继承,苏丹和法定继承人必须是伊斯兰教的信奉者;柔佛苏丹身任柔佛州元首及伊斯兰教领袖,同时拥有委任州务大臣、行政议员、议长和宗教司的权利;在官方文件上,柔佛苏丹的正式称谓为 DuliYang Maha Mulia Seri Paduka Baginda Almutawakkil Alallah Sultan(名字), Sultan danYang di-Pertuan Bagi Negeri dan Jajahan Takluk Johor Darul Takzim。

马六甲-柔佛苏丹王朝

苏丹阿拉乌丁沙二世(即位于 1528 年至 1564 年)

苏丹慕查法沙二世(即位于 1564 年至 1570 年)

苏丹阿都加里尔沙(即位于 1570 年至 1571 年)

苏丹阿都加里尔沙二世(即位于 1571 年至 1597 年)

苏丹阿拉乌丁沙三世(即位于 1597 年至 1615 年)

苏丹阿都拉沙(即位于 1615 年至 1623 年)

苏丹阿都加里尔沙三世(即位于 1623 年至 1677 年)

苏丹依布拉欣沙(即位于 1677 年至 1685 年)

苏丹玛末沙二世(即位于 1685 年至 1699 年)

盘陀诃罗柔佛苏丹王朝

苏丹阿都加里尔沙四世(即位于 1699 年至 1720 年)

苏丹阿都加里尔·拉末沙(即位于 1718 年至 1722 年)

苏丹苏莱曼沙(即位于 1722 年至 1760 年)

苏丹阿都加里尔沙五世(即位于 1760 年至 1761 年)

苏丹阿末沙(即位于 1761 年)

苏丹玛末沙三世(即位于 1761 年至 1812 年)

苏丹阿都拉曼沙(即位于 1812 年至 1819 年)

苏丹胡先沙(即位于 1819 年至 1835 年)

苏丹阿里沙(即位于 1835 年至 1877 年)

现代柔佛苏丹王朝

拉惹天猛公依布拉欣(即位于 1855 年至 1862 年)

苏丹阿布峇卡(即位于 1862 年至 1895 年)

苏丹依布拉欣(即位于 1895 年至 1959 年)

苏丹依斯迈(即位于 1959 年至 1981 年)

苏丹玛末·依斯干达(即位于 1981 年至 2010 年 1 月 22 日 )

苏丹东姑依布拉欣(即位于 2010 年 1 月 23 日至今)

6、霹雳苏丹王朝

在官方文件上,霹雳苏丹的正式称谓为 Duli Yang Maha Mulia Maulana Paduka Seri Sultan(名字), Sultandan Yang di-Pertuan Negeri Perak Darul Ridzuan。

苏丹慕查法沙(即位于 1528 年至 1549 年)

苏丹满速沙(即位于 1549 年至 1577 年)

苏丹阿末沙(即位于 1577 年至 1584 年)

苏丹阿里芬沙(即位于 1584 年至 1594 年)

苏丹阿拉乌丁沙(即位于 1594 年至 1603 年)

苏丹慕卡丹沙(即位于 1603 年至 1619 年)

苏丹满速沙二世(即位于 1619 年至 1627 年)

苏丹玛末沙(即位于 1627 年至 1630 年)

苏丹沙拉胡丁沙(即位于 1630 年至 1636 年)

苏丹慕查法沙二世(即位于 1636 年至 1653 年)

苏丹玛末·依斯干达沙(即位于 1653 年至 1720 年)

苏丹阿拉乌丁沙(即位于 1720 年至 1728 年)

苏丹慕查法沙三世(即位于 1728 年至 1754 年)

苏丹莫哈末沙(即位于 1742 年至 1750 年)

苏丹依斯干达·朱卡纳因沙(即位于 1754 年至 1765 年)

苏丹玛末沙二世(即位于 1765 年至 1773 年)

苏丹阿拉乌丁·满速沙(即位于 1773 年至 1786 年)

苏丹阿莫都丁沙(即位于 1786 年至 1806 年)

苏丹阿都马列沙(即位于 1806 年至 1825 年)

苏丹阿都拉沙(即位于 1825 年至 1830 年)

苏丹沙哈布丁沙(即位于 1830 年至 1851 年)

苏丹阿都拉·莫哈末沙(即位于 1851 年至 1857 年)

苏丹查法·沙菲乌丁沙(即位于 1857 年至 1865 年)

苏丹阿里沙(即位于 1865 年至 1871 年)

苏丹依斯迈沙(即位于 1871 年至 1874 年)

苏丹阿都拉·莫哈末沙二世(即位于 1874 年至 1876 年)

苏丹尤索夫·沙利夫丁沙(即位于 1876 年至 1887 年)

苏丹依德利斯沙(即位于 1887 年至 1916 年)

苏丹阿都加里尔沙(即位于 1916 年至 1918 年)

苏丹依斯干达沙(即位于 1918 年至 1938 年)

苏丹阿都阿兹沙(即位于 1938 年至 1948 年)

苏丹尤索夫·依祖丁沙(即位于 1948 年至 1963 年)

苏丹依德利斯沙二世(即位于 1963 年至 1984 年)

苏丹阿兹兰沙(即位于 1984 年至今)

7、玻璃市王朝

根据玻璃市王朝的传统,统治者的地位是由男性所继承,拉惹和法定继承人必须是伊斯兰教的信奉者;玻璃市拉惹身任玻璃市州元首及伊斯兰教领袖,同时拥有委任州务大臣、行政议员、议长和宗教司的权利;在官方文件上,玻璃市拉惹的正式称谓为 DuliYang Maha Mulia Tuanku Raja(名字), Raja dan Yang di-Pertuan Negeri Perlis InderaKayangan。

端赛胡先(即位于 1834 年至 1873 年)

端赛阿末(即位于 1873 年至 1897 年)

端赛沙菲(即位于 1897 年至 1904 年)

拉惹端赛亚威(即位于 1904 年至 1943 年)

拉惹端赛韩查(即位于 1943 年至 1945 年)

端姑赛布特拉(即位于 1945 年至 2000 年)

端姑赛西拉鲁丁(即位于 2000 年至今)

8、雪兰莪苏丹王朝

根据雪兰莪苏丹王朝的传统,统治者的地位是由男性所继承,苏丹和法定继承人必须是伊斯兰教的信奉者;雪兰莪苏丹身任雪兰莪州元首及伊斯兰教领袖,同时拥有委任州务大臣、行政议员、议长和宗教司的权利;在官方文件上,雪兰莪苏丹的正式称谓为 DuliYang Maha Mulia Sultan(名字), Sultan dan Yang di-Pertuan Negeri Selangor DarulEhsan Serta Segala Daerah Takluknya。

苏丹沙拉胡丁沙(即位于 1745 年至 1778 年)

苏丹依布拉欣沙(即位于 1778 年至 1826 年)

苏丹莫哈末沙(即位于 1826 年至 1857 年)

苏丹阿都沙玛沙(即位于 1857 年至 1896 年)

苏丹阿拉乌丁·苏莱曼沙(即位于 1896 年至 1937 年)

苏丹希沙慕丁沙(即位于 1937 年至 1960 年)

苏丹慕沙·基阿图丁沙(即位于 1942 年至 1945 年)

苏丹沙拉胡丁·阿都阿兹沙(即位于 1960 年至 2001 年)

苏丹沙拉夫丁·依德利斯沙(即位于 2001 至今)

9、登嘉楼苏丹王朝

根据登嘉楼苏丹王朝的传统,统治者的地位是由男性所继承,苏丹和法定继承人必须是伊斯兰教的信奉者;登嘉楼苏丹身任登嘉楼州元首及伊斯兰教领袖,同时拥有委任州务大臣、行政议员、议长和宗教司的权利;在官方文件上,登嘉楼苏丹的正式称谓为 DuliYang Maha Mulia Sultan(名字), Sultan dan Yang di-Pertuan Negeri Terangganu DarulIman。

端姑再纳·阿比丁(即位于 1708 年至 1733 年)

端姑满速(即位于 1733 年至 1794 年)

端姑再纳·阿比丁二世(即位于 1794 年至 1808 年)

端姑阿末(即位于 1808 年至 1830 年)

端姑阿都拉曼(即位于 1830 年)

端姑达勿(即位于 1830 年至 1831 年)

端姑满速二世(即位于 1831 年至 1837 年)

端姑莫哈末(即位于 1837 年至 1839 年)

端姑乌玛(即位于 1839 年至 1876 年)

端姑阿末二世(即位于 1876 年至 1881 年)

端姑再纳·阿比丁三世(即位于 1881 年至 1918 年)

端姑莫哈末二世(即位于 1918 年至 1920 年)

端姑苏莱曼(即位于 1920 年至 1942 年)

端姑阿里(即位于 1942 年至 1945 年)

端姑依斯迈(即位于 1945 年至 1979 年)

端姑玛末(即位于 1979 年至 1998 年)

端姑米占·再纳·阿比丁(即位于 1998 年至今)

附:州元首

1、砂拉越州元首

在官方文件上,砂拉越州元首的正式称谓为 Tuan Yang Utama(名字)。

敦阿邦奥本(任期由 1963 年至 1969 年)

敦端姑布央·奥斯曼(任期由 1969 年至 1977 年)

敦莫哈末·沙拉胡丁(任期由 1977 年至 1981 年)

敦阿都拉曼·耶谷(任期由 1981 年至 1985 年)

敦阿末·再迪(任期由 1985 年至 2000 年)

敦阿邦莫哈末·沙拉胡丁(任期由 2001 年至今)

2、槟城州元首

在官方文件上,槟城州元首的正式称谓为 Tuan Yang Utama(名字)。

拉惹乌达·莫哈末(任期由 1957 年 8 月 31 日至 1967 年 8 月 30 日)

敦赛雪·沙哈布丁(任期由 1967 年 8 月 31 日至 1969 年 1 月 31 日)

敦赛雪·巴拉巴(任期由 1969 年 2 月 1 日至 1975 年 2 月 1 日)

敦沙东·朱比尔(任期由 1975 年 2 月 2 日至 1981 年 4 月 30 日)

敦阿旺·哈山(任期由 1981 年 5 月 1 日至 1989 年 4 月 30 日)

敦罕丹·塔希尔(任期由 1989 年 5 月 1 日至 2001 年 4 月 30 日)

敦阿都拉曼·阿巴斯(任期由 2001 年 5 月 1 日至今)

3、沙巴州元首

在官方文件上,沙巴州元首的正式称谓为 Tuan Yang Utama(名字)。

敦慕斯达法(任期由 1963 年至 1965 年)

敦阿末·拉菲益(任期由 1965 年至 1973 年)

敦弗亚·斯蒂芬(任期由 1973 年至 1975 年)

敦莫哈末·韩丹(任期由 1975 年至 1978 年)

敦阿末·哥罗(任期由 1978 年至 1979 年)

敦莫哈末·阿南(任期由 1979 年至 1987 年)

敦莫哈末·沙益(任期由 1987 年至 1994 年)

敦沙卡兰(任期由 1995 年至 2002 年)

敦阿末沙(任期由 2002 年至今)

4、马六甲州元首

在官方文件上,马六甲州元首的正式称谓为 Tuan Yang Utama(名字)。

敦梁宇皋(任期由 1957 年 8 月 31 日至 1963 年 8 月 31 日)

敦哈芝阿都马烈·尤索夫(任期由 1963 年 8 月 31 日至 1971 年 8 月 30 日)

敦哈芝阿都阿兹·马吉(任期由 1971 年 8 月 31 日至 1975 年 5 月 9 日)

敦赛扎希鲁丁·哈山(任期由 1975 年 9 月 23 日至 1984 年 11 月 30 日)

敦赛阿末·沙哈布丁(任期由 1984 年 12 月 4 日至 2004 年 6 月 3 日)

敦莫哈末卡立·耶谷(任期由 2004 年 6 月 4 日至今)

历史上的统治者

1、马六甲苏丹王朝

根据《马来纪年》的记载,马六甲苏丹王朝的先祖拥有亚历山大帝的血统,最初原是苏门答腊西南部(今巨港)一个小国的统治者,由于受到满者伯夷王朝势力的威胁而迁移至淡马锡(今新加坡),在向当地土侯挑战获胜后自拥为淡马锡拉惹。约 14 世纪末至 15 世纪初,满者伯夷王朝的势力扩展至淡马锡,当时的拉惹拜里米苏拉因此迁移至如今的马六甲市,迎娶穆斯林公主后建立马六甲苏丹王朝,称号为苏丹(PadukaSri Sultan)。随后在满者伯夷衰败后,王朝的国土范围迅速扩展到泰国南部至苏门答腊西南部区域。

根据马六甲苏丹王朝的传统,统治者的地位是由男性所继承,Raja Permaisuri(拥有王族血统的王后)所诞生的王子会比 RajaPerempuan(来自民间的王后)所诞生的王子拥有较大的继承优先权,这个传统也被如今的多数马来苏丹王朝所采用。由于马六甲苏丹王朝的血统背景、与周边区域的联婚关系和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力,马六甲苏丹王朝被认为是众多马来苏丹王朝的共祖而受到东南亚历史学者的重视。

拜里米苏拉(拜里迷苏剌;即位于 1400 年至 1414 年)

苏丹依斯干达沙(母干撒于的儿沙;即位于 1414 年至 1424 年)

苏丹莫哈末沙(西里麻哈剌;即位于 1424 年至 1444 年)

苏丹依布拉欣沙(息力八密息瓦儿丢八沙;即位于 1444 年至 1446 年)

苏丹慕查法沙(速鲁檀无答佛哪沙;即位于 1446 年至 1459 年)

苏丹满速沙(苏丹芒速沙;即位于 1459 年至 1477 年)

苏丹阿拉乌丁沙(马哈木沙;即位于 1477 年至 1488 年)

苏丹玛末沙(苏端妈末;即位于 1488 年至 1528 年)

2、布鲁克王朝

在历史上,砂拉越原是属于文莱苏丹王朝的领土,不过长期以来,文莱苏丹在砂拉越的控制权饱受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和达雅族原住民的威胁。约 1830 年代末期,詹姆士·布鲁克从印度来到古晋,一方面给予苏丹援助,另一方面,他也积极的开拓垦殖区,因此得到文莱苏丹的信任。

1841 年 9 月 24 日,詹姆士·布鲁克平定砂拉越的暴乱,非正式的成为砂拉越的控制者;1842 年 8 月 18 日,詹姆士·布鲁克正式被文莱苏丹委任为砂拉越的统治者,称号为砂拉越拉惹(RajahofSarawak);1847 年,詹姆士·布鲁克返回伦敦,被英国政府册封为爵士,同时被委任为纳闽总督及指挥官兼英国驻文莱总领事,此时他的控制区域扩展至纳闽及北婆罗洲东北沿岸地区。

1941 年 12 月 25 日,日本军队占领砂拉越;1946 年 7 月 1 日砂拉越王国末代拉惹将砂拉越的主权割让予大不列颠;1963 年 9 月 16 日,英属砂拉越联合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和英属北婆罗洲成立名为马来西亚的联邦制国家。

詹姆士·布鲁克爵士(即位于 1841 年至 1868 年)

查理·布鲁克爵士(即位于 1868 年至 1917 年)

维诺·布鲁克爵士(即位于 1917 年至 1946 年)

正文完
 0
liveob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liveob 于2024-09-15发表,共计11218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