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什么时候建造的山海关的历史

18次阅读
没有评论
摘要: 山海关简介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 15 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 1990 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明洪武十四年 (1381 年) 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 4 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 …

山海关简介

明洪武十四年 (1381 年) 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 4 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 14 米,厚 7 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 1350 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

山海关什么时候建造的山海关的历史

山海关的历史

山海关古称榆关、渝关、临渝关、临闾关。古渝关在抚宁县东二十里。北倚崇山,南临大海,相距不过数里,非常险要,在 1990 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现已发现的明长城的起点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虎山镇——虎山长城)。

隋开皇三年(583 年),筑渝关关城。

唐贞观十九年(645 年),唐太宗征高丽,自临渝还。

五代后梁乾化年间,渝关为契丹所取,薛居正指出:“渝关三面皆海,北连陆。自渝关北至进牛口,旧置八防御兵,募士兵守之,契丹不敢轻入。及晋王李存勖取幽州,使周德威为节度使,德威恃勇,不修边备,遂失渝关之险。契丹刍牧于营、平二州间,大为边患。”

后唐清泰末年,赵德钧镇守卢龙,石敬瑭在太原叛乱,并求援于契丹,耶律德光许之,其母述律后曰:“若卢龙军北向渝关,亟须引还,太原不可救也。”

宋宣和末年,渝关为女真所得。

明洪武十四年(1381 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此地,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六十里移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长城历经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六朝修筑,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前后用二百六十三年时间,建成了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

山海关什么时候建造的山海关的历史

明末女将军秦良玉镇守过山海关。李自成与吴三桂在此激战。

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 年) 八国联军侵入山海关。

民国十一年 (1922 年) 夏,直、奉军阀大战于石河西岸,1924 年秋再战于山海关外的关家坟、威远城、姜女庙一带。

民国二十二年(1933 年),日寇占领山海关。

民国三十四年 (1945 年) 九月,八路军冀热辽部队配合苏联红军攻占并解放了山海关城。

民国三十五年(1946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山海关保卫战。所有这些战争,对山海关关城和东罗城城墙均造成程度不同的破坏。

1958 年,在山海关南门西 260 米的南城墙上,开 21 米宽的城墙豁口作为通道。

1961 年,山海关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 世纪 60 年代末、70 年代初在墙体内修建互相连通防空洞,墙体现有砖砌洞口。

从 1956 年到 1994 年,先后修复了镇东楼至威远堂和镇东楼至靖边楼的城墙,修复了靖边楼、牧营楼和临闾楼,城墙主要修复内容为:修复了靖边楼和镇东楼之间青砖内墙及镇东楼和威远堂之间的毛石内墙,修复了垛口墙和宇墙,修复了靖边楼和临闾楼之间外墙体,补墁靖边楼到镇东楼之间的城面。

为便于前往天下第一关,1980 年在南门东正对一关路开 35 米的城墙豁口一处。

1987 年为协调古城风貌,在豁口处修建券门洞四座,中间二座相同,洞高 6.8 米、宽 6 米,长 16 米; 两边二座相同,洞高 5.9 米、宽 5 米、长 16 米。

山海关的历史意义

文物价值

山海关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 1987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天下第一关”的匾额长 5 米高 1.5 米,每个字都一米有余,相传是明代成化八年进士、山海关人萧显所题字为楷书,笔力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堪称古今巨作。

山海关什么时候建造的山海关的历史

建筑价值

山海关古城是明万里长城上的重要的军事城防体系,东门镇东楼气势雄伟,因地处要隘,形势险要,又是万里长城东起第一关,故称“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在其左右两侧分别建有靖边楼、牧营楼、镇东楼、临闾楼和威远堂,五座敌楼,一字排开,均匀分布在一千多米长得长城线上,称为“五虎镇东”; 城中心建有钟鼓楼,关城街巷呈棋盘式布局,城外四瓮城拱卫,形成重城并护之势; 外层筑有罗城、翼城、卫城、哨城等,展示出中国古代严密的城防建筑风格。

瓮城是长城建筑中最珍贵的城,虽规模不大,却有重要作用。一是如遇敌人侵扰,可将关门作为二道防线,制敌于“瓮中之鳖”; 二是从建筑上看,城外瓮城回护,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坚固雄伟,体现长城防御工程的特色。

正文完
 0
liveob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liveob 于2024-09-17发表,共计1866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